“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怎么做?

时间:2019-12-18

转出的计入福利费中。首先补提福利费: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然后进项转出: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就是转出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扩展资料:《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当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接受的应税劳务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而是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情况时,其支付的进项税就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实际工作中,经常存在纳税人当期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事先并未确定将用于生产或非生产经营,但其进项税税额已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了抵扣,当已抵扣进项税税额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购进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在产品和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时,应将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税额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税额中扣除,在会计处理中记入“进项税额转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项税额转出

阅读全文 >

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常损失,以及将购进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其抵扣的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予以转出。具体分录如下: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在产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阅读全文 >

“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做法如下:(1)发生需要转出时: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2)月底进行结转时: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主要是发生以下两种情况: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在建工程)、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承担的增值税税额。所说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包括外购(含进口)货物或应税劳务、以物易物换入货物、抵偿债务收入货物、接受投资转入的货物、接受捐赠转入的货物以及在购销货物过程当中支付的运费。在确定进项税额抵扣时,必须按税法规定严格审核。企业计算时,销项税额扣减进项税额后的数字,才是应缴纳的增值税。因此进项税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纳税额的多少。一般在财务报表计算过程中采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进项税额=(外购原料、燃料、动力)*税率/(1+税率)。

阅读全文 >

(1)发生需要转出时:借: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原材料、销售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2)月底进行结转时:借:应交税法-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阅读全文 >

转出的计入福利费中。首先补提福利费: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福利费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然后进项转出: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金额就是转出的进项税额。

阅读全文 >

进项税额转出就是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就是不得抵扣的进项税.一、科目关系: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属于第三级。二、处理:已认证的进项税金不应该进行抵扣时,将进项税转出,就需用到该科目将其转出。例如固定资产等。三、具体分录:(1)借:固定资产1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进项税17贷:银行存款117进项税转出时(2)借:固定资产17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7此时,应交增值税未受到影响,税金部份进入固定资产

阅读全文 >
更多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