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铢钱是哪个时代的

时间:2019-12-18

中国五铢钱是西汉时代的。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扩展资料: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上林三官五铢钱的特点:1、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略向内收。“铢”字“金”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四点方形较短。“朱”字头方折,下垂笔基本为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2、钱型整齐,直径25-25.5毫米,穿直径约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宽0.1-0.14厘米,比郡国五铢的郭略宽,且深峻平整,连接钱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内外郭,个别内郭四角微凸。3、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4、重量以3.5-4克者为多,少数的超过4克。5、记号有穿上横和下半星两种。6、三官五铢币材的颜色为红色,含铜量在70%以上,含铅量约20%,比郡国五铢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上林三官五铢钱的铸造工艺先进,多为铜范或制作极精细的泥范所造。三官钱形制及“朱”字头方折的特点,系由三铢钱继承而来,进而成为此后西汉时期五铢钱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铢是西汉五铢钱中比较容易见到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洛阳烧沟和洛阳西郊先后发掘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铸币,上林三官五铢在两处汉墓中都有出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五铢钱

阅读全文 >

汉武帝时,先后铸行“元狩五铢”“赤仄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钱。汉宣帝时铸“小五铢”钱。汉孺子婴居摄二年,王莽铸五铢钱。东汉刘玄铸“更始五铢”钱。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孙述铸铁五铢钱。东汉灵帝时铸“四出五铢”钱。东汉献帝时,刘备铸“直百五铢”钱。三国时,魏明帝铸五铢钱。东晋元帝时,沈充铸“沈郎五铢”钱。南朝宋文帝时铸“当两五铢”钱。北魏孝文帝时铸“太和五铢”钱。梁武帝时铸铁五铢钱。还铸有“大通五铢”“大吉五铢”“大富五铢”“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铜钱。北魏孝庄帝铸“永安五铢”钱。北齐文宣帝时铸“常平五铢”钱。西魏文帝时铸“大统五铢”钱。东魏孝静帝时铸“悬称五铢”钱。梁元帝时铸“十当五铢”钱。北齐文帝时铸“两柱五铢”“四柱五铢”钱。南朝陈文帝时铸“五铢一”钱,有的称为“天嘉五铢”。隋文帝时铸“隋五铢”,其中有“置样五铢”“五铢白钱”等。除上述外,还有西域古龟兹国铸的“龟兹五铢”;东汉晚期的“环五铢”“凿边五铢”;六朝时的“平当五铢”,等等

阅读全文 >

汉武帝时期,因为秦朝灭亡,各种国家的钱币又出来,并且当时的铸币分别掌握在一个宦官和王手中,民间也私铸,没有统一标准,然后汉武帝就改革

阅读全文 >

五铢钱最初铸于公元前118年汉武帝时代,公元621年唐朝时期被废止。最近,韩国庆尚北道庆山一处王陵中出土了3把铜戈,虽然这些古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们的表面乌黑油亮,仿佛刚被擦拭过一样,让韩国专家奉为国宝。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铜戈还用了26枚中国古代五铢钱来装饰。韩国圣林文化财研究院院长朴光列说,韩国古墓里一次最多出土3个五铢钱,从这次五铢钱的发掘数量上来看,墓主很可能是三韩时代的最高首领。《韩民族》则表示,韩国前国立中央博物馆馆长李建武评价这次发掘堪称“国宝级”。。

阅读全文 >

西汉时期的货币

阅读全文 >

西汉时期,中原开始发行,公元前118年

阅读全文 >
更多回答(4)